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879篇
自然研究   5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突出地缘优势的关键所在,但其开发不力常会引起涸泽而渔、开发绝缘和创意克隆的问题。为了避免文化资源利用过程中过度开发、整合不足及同质化的问题,福建应摸清家底,深入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优势,并针对文化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有的放矢,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尤其是应抓住福建的生态、区位和影响优势,构建"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经济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有福建特色的地缘经济。  相似文献   
42.
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距离河道在垂直向的差别,以及气候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异构性.典型地物光谱变化的研究为中下游生态环境的遥感监测提供了基础,实验研究表明:绿色全荣植物中,棉花由于其具有明显绿峰、水分吸收谷和近红外的高反射峰而更加容易识别,其他植物主要差别则集中在550,680,1420 nm附近的反射峰、吸收谷和1920~2500 nm之间的反射率;与绿色植被相比,枯枝的光谱在可见光部分的绿峰和红光吸收谷不明显,但在可见光部分波形有所差别,而与流沙土壤光谱相比,各波段反射率变化较大;对比不同荣枯比例的植物光谱发现,同一种植物随着荣枯配比的变化,除可见光绿峰、近红外反射峰和各水分吸收谷变化外,最明显的是在近红外1420~1820 nm之间和短波红外1920~2500 nm之间反射率随着枯枝的比例增加而明显升高;关于土壤光谱,中下游各断面占主要类型的流沙土光谱相差不大,但是盐碱土和含有一定水分的盐碱土则变化较大,而且反射率基本低于流沙土,结壳土则除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部分变化更加平缓而有所差别外,其余波段接近流沙土;同样的土壤背景下,近红外和短波红外部分反射率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覆盖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海洋环境响应关系,采用1997-2002年开展的“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所取得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0.03(4 179×104 个/m3,总平均为87.2×104 个/m3,夏冬春秋四季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由高至低。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总体近海高于远海,且在近海海域呈斑块状分布格局,斑块一般出现在北部湾中北部上升流区、粤东遮浪上升流区、台湾浅滩上升流区和粤西沿岸电白-阳江上升流区等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内。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值斑块一般随着季风和沿岸流的季节转换而交替向东或向西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漂移。  相似文献   
45.
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语言生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助推下的英语强势蔓延,大大加剧了世界范围内语言濒危和灭绝的程度和速度。语言生态隐喻为语言濒危研究提供了主流范式。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首的国际社会为拯救濒危语言不懈努力,步履维艰。非强势语言民族国家应理性接受语言生态演化,在合理利用强势语言价值和保护民族文化财产两者间需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46.
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住区中水景设计重要性及水景分类的研究,结合当代居住小区水景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点探索了在居住区规划中水景的设计方法,包括水体的形成、水体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创造亲水环境等问题.其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7.
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层的、系统的分析,并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48.
王烨飞 《河南科学》2009,27(10):1305-1308
从节能和生态这两个角度上来定性地讨论了目前住宅设计的围护结构体系,对新型的生态节能型住宅围护体系设计观念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37-38):2255-2272
Two new species of asterocherid associated with sponges are described from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ey are Psilomyzon laetitiae sp. nov. and Psilomyzon sarcotragusicola sp. nov. The genus Psilomyzon consists of only one known species, P. pauciseta. The two new species can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cogener species by reduction of the endopod of leg 4. In P. pauciseta the leg 4 endopod is 3-segmented, with the third segment reduced; in both new species it is 2-segmented, with the second segment carrying an inner projection, possibly homologous to the third segment of the leg 4 endopod of P. pauciseta. In the two new species, the bifid outer process on male leg 4 second endopodal segment seems to be serially homologous to the similar processes on the same segment in legs 1–3, whereas the inner projection may represent a vestigial element of the third endopodal segment of leg 4.

http://zoobank.org/urn:lsid:zoobank.org:pub:33BF0653-BBA9-426B-B365-5D8C62DFD44A  相似文献   
50.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13-14):1013-1025
Lakes and wetlands in Mediterranean regions are overexploited and contaminated without sufficient local governmental control. The biodiversity of Salt Lake Ac?göl (Turkey),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ecosystem, is presently endangered by management plan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se the ostracod community to establish its ecological status as a base for future paleoecological studies using ostracods to reconstruct the recent evolution of this wetlan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seasonally and 13 species were recorded. Multivariate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statistical methods revealed a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assemblage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 tolerant of desiccation vs. species preferring permanent waters. Cyprideis torosa, mainly found in saline, low diversity sites, is a euryhaline species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future lake conditions if inappropriat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contin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